2025/08/09
多弗集团全球营销战略观察:差异化布局下的第二增长曲线

2025年8月5日,多弗集团全球营销中心负责人拜访具有”空中丝绸之路”核心枢纽与中原经济高地的双重优势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有媒体关注到,这是新进入外界视野的“多弗集团全球营销中心”,继与青岛政府对接后,再次与地方政府进行会谈。有分析认为,多弗集团将全球营销中心放在权重位置上,再次凸显作为一家有着国际化、全球化基因的综合企业集团的战略考量,全球营销有望成为该集团业绩的“第二增长曲线”。

多弗航空旗下加拿大墨菲飞机参展美国EAA航展

纵观多弗集团的发展脉络,全球化基因早已可见。从温州出发,多弗集团依托浙商“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遍布全球的温商网络,在高端制造、大宗贸易等领域积累了深厚的国际化经验。

在全球化进程面临重构的当下,中国企业的出海逻辑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8.2%,其中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投资占比提升至42.6%,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成为新增长点。

多弗集团,作为实业起家,在高端制造领域具有强大优势的综合性集团,新增长点同样来自东南亚、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将其作为全球化的第二增长曲线,从而凭借”聚焦新兴市场+技术本地化+温商网络赋能”的差异化策略,逐步构建起独特的全球化路径。  

这一次,多弗集团不再满足于“走出去”,而是要躬身入局,实现从“跨国经营”到“全球化运营”的跃升。

一.市场选择:避开红海,深耕“一带一路”高潜力市场

多弗集团全球营销中心将东南亚、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作为核心战略方向。这一选择具有明确的商业逻辑:  

东南亚基建缺口:据亚洲开发银行测算,2025年东南亚基建投资需求将达3.1万亿美元。多弗实业旗下金陵智能电表厂瞄准这一机遇,2024年海外订单增长150%,年订单量有望突破6亿元。

多弗实业旗下上海金陵智能电表厂,产品远销海外

非洲资源与能源协同:在赤道几内亚,多弗实业的“矿产开发+新能源合作”模式既解决资源开发痛点,又契合当地能源转型需求。这种资源增值策略,与中非合作论坛强调的”产业链本土化”高度契合。

错位竞争:在劳保装备领域,多弗实业旗下中麦安防凭借耐300℃高温、防-30℃低温等专利技术,主攻东南亚油气、冶炼等特种需求市场,避开与欧美品牌的直接竞争。

多弗实业旗下中麦安防科技有限公司,安全鞋头部企业

二. 技术本地化:从“产品输出”到“标准输出”

谈到多弗集团全球化战略的差异化布局,多弗集团全球营销中心负责人认为,多弗集团的全球化战略并非简单出口,而是强调技术适配与标准融合:  

低空领域:多弗航空通过收购意大利Fama直升机公司,多弗集团不仅获得欧洲适航认证,更推动适航标准与国际接轨。其Kiss轻型直升机已获多国单机试航证,并计划用于印尼岛屿通勤。

 

多弗航空旗下意大利FAMA超轻运动直升机,多次参展珠海航展

新能源领域:在印尼,多弗新能源的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根据热带气候优化,解决了传统光伏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效率衰减问题。  

高端材料:多弗实业的友富薄板的食品级马口铁通过连续退火工艺突破,进入国际第一梯队,直接服务欧洲高端食品包装市场。  

多弗实业旗下江苏友富薄板科技有限公司,高端马口铁供应商

这种“技术收购+本地改良”的模式,使多弗集团能够更灵活地适应不同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  

三. 温商网络优势:独特的全球化“软基建”

多弗集团的全球化进程充分利用了温商网络的非正式资源优势,多弗的全球化进程充分利用了温商网络的资源优势。2023年,多弗航空与全球多家温州商会签署代理协议,覆盖德国、法国、意大利、希腊等市场,借助商会渠道快速建立销售网络。这种”以商带商"的模式,降低了海外市场拓展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加速了本土化落地。

在印尼、泰国等市场,温商网络帮助多弗提前规避政策风险。在土耳其,多弗实业旗下金榜轻工发挥温商制造优势,成为德国食品巨头的设备供应商,打破西欧企业长期垄断。  

多弗实业旗下温州金榜轻工机械,让传统中药进入科技重生

四. 挑战与行业观察:新兴市场政策波动考验企业

尽管多弗集团的全球营销布局已初见成效,但挑战不容忽视:  

•地缘政治风险:新兴市场政策波动性较高,如印尼曾突然调整矿产出口税率,对企业长期投资规划形成考验。  

多弗实业多年前即布局印尼镍矿,组建船务公司

•品牌溢价不足:在高端装备领域,多弗仍需突破”中国制造=性价比"的刻板印象。对比比亚迪在欧洲通过本地化生产提升品牌认知的策略,多弗航空、多弗新能源如何建立高端形象值得关注。

• 人才短板待补:对很多致力全球化发展的中国企业来说,跨国人才和跨国管理,都是两个无法回避的难题。国际化复合型团队建设滞后于业务扩张的问题大幅存在,尤其在跨国并购后的管理整合中显露不足。

业内专家指出,多弗集团的全球化营销路径代表了中国民营制造企业出海的典型探索——不做最大,但求最适配。其启示在于:  

•市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在欧美市场壁垒高企的背景下,新兴市场的结构性机会更具确定性;  

• 技术本地化是长期竞争力:单纯成本优势难以持续,唯有通过技术适配实现标准输出,才能构建护城河;

• 资源优势可降本增效:温商等侨商网络信息获取、政策游说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    

五 、全球化是一场耐力赛、找到技术与市场的最优解

多弗集团的全球化并非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而是基于自身禀赋的渐进式探索。在“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今天,其经验表明:中国企业的出海成功,不在于复制某个标杆,而在于找到技术与市场的最优解。

未来,随着友富薄板进入国际高端供应链、多弗航空扩大东南亚通勤网络,这家企业的全球化答卷或将提供更多实践样本。  

(本文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亚洲开发银行、企业公开资料)